傳說一一八九年由藤原泰衡一族登陸江差 (Esashi) 後,便成為北海道文化的發源地。

江差町是北海道最古老的港口町之一,地名源自北海道原居民愛努語的e-sas-us,意即昆布。這小鎮一直以漁業為生,而踏入江戶時代,江差一地人口多達三萬多,因檜木及鯡魚的大量需求及交易,享有「江戶的五月都不及江差」的美譽,其港口更是出入蝦夷地 (當時北海道的統稱) 的主路線。

隨著江差與各地區就檜山的木材與海產等運送日益頻繁,江差站於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日開始運作,那時候可以從五稜郭直接來到江差。但昔日繁華的魚市場及批發漸被函館取代,由木古內往江差站的路線於二零一四年五月十二日被廢除,改由函館巴士接管往來江差交通。前江差站所用作的站頭燈箱,甚富紀念價值,現存於舊檜山爾志郡役所。

現在由函館站搭乘巴士610號,需時約二小時。另一方法是從JR函館站往JR新函館北斗站,需時二十分鐘,再搭乘同一輛巴士610號,餘下車程約一小時多。雖然車程縮短,但價錢卻與全程車資一樣,況且還需預先確定班次時間,所以直接由函館站巴士出發比較方便。

江差現仍保留了許多歷史性建築及史蹟,如橫山家 (Yokoyama House) 江差追分會館 (Esashi Oiwake Kaikan) 等。橫山家從第一代起經營鯡魚漁業至今已達二百五十年歷史,極具代表性。其建築也有二百年,被指定為北海道有形民俗文化財產,而在橫山家更可品嘗傳統美食鯡魚蕎麥麵。江差追分則是獨特音調的歌謠,並曾是船夫們口中所唱的船歌,被稱作是代表日本的民謠之王,有「民謠由追分開始,於追分結束」之說。

江差古早街道仍保存了不少當時交易所倉庫、町屋及社寺等。還有在街道上的非液體式氣壓計,是由關川家於一九二八年贈送給江差漁村,以長針指著濕氣、雨天等來為村民出海前的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