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主要分為東京篇、京都篇及人誅篇。除了在第七卷劍心與齋藤一重遇時提及了新選組的歷史,在動畫版追憶編中更有新選組的片段,憶述幕末時兩派鬥爭的情境,令劍心這角色帶有人物背景而刻劃更趨立體。
取錄自《浪客劍心》漫畫
無可否認,京都篇絕對是最受人喜愛的篇章,劇情隨新月村的一幕戰鬥後越見緊湊起伏外,另一吸引處也是因為它加插了不少歷史狀況,不禁使人產生興趣及共鳴,例如大久保利通於明治十一年乘馬車上班途中被刺殺,劇中以瀨田宗次郎作刺殺者;長州藩原打算火燒京都及劫持孝明天皇,後遭新選組於池田屋事件擊破其陰謀,劇中則以志志雄.真實借鑒並再次重燃火燒京都計劃等。
取錄自《浪客劍心》漫畫
而赤報隊隊長相樂總三於劇中出現也是一大亮點,畢竟他甚少於其他作品被提及。相樂左之助年幼時曾視相樂總三為師,由於他只是一介平民,在幕末時礙於此身份故不獲姓氏,他便自行跟隨師父姓,改名為相樂左之助。 歷史上赤報隊作為維新急先鋒,卻被維新派誣蔑並過橋抽板,最終被以「偽官兵」的罪行處置。相樂左之助對明治政府的怨恨其實也反映當時一般平民的及武士的心態,認為維新派在推行革新的過程中未盡道義,與志志雄.真實命運一樣,作為維新派影子刺客身份的他,最終也因維新派害怕他泄露太多黑材料而對他施襲焚燒。
和月伸宏一直想以北海道為故事舞台作另一新篇章,畢竟明治維新初期的北海道尚在開發中,主要是原住民愛努族棲息的地方,在語言及文化上與本國格格不入,對新故事的創作空間更大。那時的北海道較為人熟悉的是牢獄,在荒蕪的土地上建獄囚禁罪犯,地理上較容易防止越獄,而犯人亦會被安排開拓等勞動工作。漫畫中安慈正是在北海道樺戶集治監獄裡服刑。
北海道篇最終於二零一七年九月開始在《Jump SQ》內連載,但因為和月伸宏於同年年底官非纏身而令作品連載滯後,作品人氣也無奈大不如前。除了活躍在京都篇並最後北上流浪的瀨田宗次郎再次登場外,北海道篇也迎來前新選組的二番組長永倉新八。北海道篇定在明治十八年作背景,歷史上永倉新八曾於明治十五年起擔任樺戶集治監獄的劍術師範,時間上也頗為吻合,相信大家仍然期待北海道篇的連載及故事發展。

漫畫裡所提及的碧血碑,現實位於北海道函館。一八六九年五月十五日,舊幕府軍於五稜郭開城投降,戊辰戰爭終劃上句號。當時新政府軍下令舊幕府軍所犧牲的將士均不獲下葬,屍首只能被遺棄街頭。於是投降將士於谷地頭這片地為犧牲的同僚埋葬,並獲大鳥圭介題字「碧血碑」。由明治維新起到現在,都是眾多幕末或舊幕府軍愛好者造訪參拜之地。

碧血碑
地址:北海道函館市谷地頭町1
參觀費用:全免
交通:搭乘函館市電前往谷地頭站下車,步行約十五分鐘